首页 天津频道 天津社会 正文

快手上的天津跤人:小众文化找到传承新玩法

字号: 2019-03-25 17:41

“各位老少爷们儿!开摔吧!”每周日的上午九点,天津小西关跤场都会被这声吆喝点燃。下到刚会走的娃娃,上到步履蹒跚的老者,跤场周围被几百号看跤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,等着“棒练儿”(对于优秀摔跤手的称呼)们出招。在这里,交情是摔出来的。

许多跤手衣服上印着“津友”二字,这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津友摔跤队。热闹的小西关跤场,也是他们组织搭建起来的。津友摔跤队由焦万生先生创建,如今已有15年的历史。41岁的杨雨加入“津友”8年,主要进行摔跤队及摔跤文化的传播工作,据杨雨介绍,小西关跤场也是最近两年才热闹起来的,他的宣传“法宝”,就是短视频平台快手(ID:YJL580666888)。

 介是嘛?介是天津跤!

中国式摔跤有悠久的历史,它是中国多民族体育文化融合的见证,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。北京、天津、济南、保定是我国有名的四大跤城,摔跤爱好者成千上万。天津跤的动作比保定跤慢,但又比北平跤快,从各方面来看,都是两者的中间型。

天津的摔跤文化底蕴深厚,中国首个摔跤协会开在了天津。摔跤看似简单,但可不是有膀子力气就能比划两下的,光是倒地的功夫和简单的入门基本功,就要练上一年半载的。杨雨介绍道:“头一年嘛也不教,就得跟着老师傅练基本功,这也是学摔跤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,都想一上来就直接摔,但不是那么回事儿啊。”

前几年,随着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冲击,学摔跤的年轻人越来越少。津友摔跤队许多老一辈的跤人,索性免费教学。在杨雨的快手主页上,写出了“弘扬国粹,传承中国跤文化!天津市红桥区芥园街津友跤社免费招生”的字样,并留下了具体地址和几位教练的联系电话。资深老跤人免费教学的背后,是老津老跤人对“跤文化”传承现状的无奈。

 哪儿看跤?上快手!

小西关跤场不是专业的练跤场地,是“津友”在天津人民医院地铁站旁的小区里申请下来的一小片地方。“刚开始就是老街坊、老朋友们过来捧捧场,人也不多。但现在可不同了,用快手发布跤友的摔跤视频后,线上和现场的观众越来越多,如果来晚了就对不起了,您只能看后脑勺了。”杨雨骄傲地介绍着小西关跤场的现状。

两年前,杨雨无意中用快手发了一段摔跤视频,没想到很快就引来了数千名围观者。虽然人数不是很多,但对于摔跤文化而言,已经算是喜讯了。从那时起,杨雨便坚持用快手发视频,两年间发布了1400余条作品,总播放量高达上百万。“通过快手发布视频后,不仅当地市民知道的多了,就连河北、天津的用户,也会专门开车来天津看跤。”

摔跤的看头远不止过招的过程,说跤人同样是赛场上的“灵魂人物”。说跤人不止要担任专业解说,还需包揽全场的笑点。杨雨向我们详细解释了说跤人的工作:“说跤人可厉害了,一般都是又懂跤又会摔的老师傅,选手那边摔着,这讲解就得跟上,没点功夫一般人真做不到。还得够幽默,时不时地抖个包袱出来,热闹一下现场气氛。”在杨雨的快手作品中,常有哄堂大笑的场面,这便是说跤人又现场来了段“单口相声”。

为了更好的弘扬天津摔跤文化,还会有老前辈们表演“翻跤”(有表演性质的摔跤方式),虽然上了岁数,但几十年来沉淀下来的功夫,更增强了摔跤的观赏性。懂跤的观众看到行家要表演翻跤了,表情跟中了彩票一样,喝彩不断。

怕失传?甭担心啦!

几千年来,中国式摔跤伴随着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,曾经数度风光无限。辛亥革命以前,摔跤运动由于清代的大力提倡,满族、蒙族和汉族跤手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最终发展成近代中国式摔胶。

辛亥革命后,摔跤运动日趋衰落,只是在民间流传,北京、天津、沈阳、济南、上海、南京等地都曾出现过全国知名的摔跤健将。而近些年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,跆拳道、瑜伽、拉丁舞等外来运动大行其道,中国传统摔跤进一步萎缩成小众文化。

“当初怎么也没想到,快手能助中国跤一臂之力。”有跤友感叹道。互联网时代,以短视频形式记录世界的快手给了传统摔跤文化更大的舞台,令更多人看到这一传承千年的文化运动形式。“这么多人喜欢,咱中国跤不怕后继无人了。”

责任编辑:wb001
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已有0人参与

网友评论

用户名: 快速登录


今日热点

本周排行

焦点图片